【2006/5/1教育桃源電子報】
發信人:彭如玉 e-mail:pjy5675@ms27.hinet.net
錯誤工民概念入課本 勞家盟痛批
【臺灣立報 -
呈現現實更重要
全國勞動者家長聯盟、全國教師會、北市教師會等單位昨天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教科書內容存有階級意識、性別刻板印象及錯誤的經濟價值,傳遞不正確的訊息。除了上述的例子外,勞家盟舉例,在民間H版(出版社代號)社會科國一上學期教科書寫道:「夫妻其中一人不是本國人,可能會因為文化差異,產生社會適應和子女教養問題」;K版小學五年級下學期的第36頁也有一段文字說:「就業之初,工作得到的報酬,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希望。只要努力認真,不斷從工作中培養能力,累積經驗,使工作表現日益卓越,地位和報酬自然跟著提升。」
勞家盟政策部主任陳巨擘表示,教科書中把失業問題怪罪勞工,卻不談經濟環境等問題,甚至還叫失業勞工去創業,「都已經失業,沒有工作了,還能創業嗎?」陳巨擘指出,教科書提到「甜蜜的家庭」時,附上「母親與孩子共讀」及「母女逛街畫面」,「為什麼是媽媽與孩子共讀,而不是爸爸?為什麼消費的都是女性,卻沒有男性?這是對性別的刻板印象所致,也嚴重的社會文化價值問題。」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表示,無論是建築工人、醫師、教師或工程師,只要是受薪階級,都應該稱為勞動者,但教科書中卻將工人獨立出來,成為一種職業,貶低工人,這對正在認識職業的小學三年級學生而言,已傳達出不正確的訊息。
工作努力就會獲得期望的報酬?劉梅君說,現實中,即使努力工作,也可能面臨被資遣,解雇的命運,加上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佳,對台灣可能產生影響,這些都使付出的勞力無法獲得相同報酬,但教科書中卻沒有提及。
教科書中提及國際貿易,其中一張圖畫上西方人(或是美國人),寫上「生產飛機、電腦,非得靠我國的生產技術不可」,但在台灣人的圖上卻寫:「我國勞工充足,適合生產衣服」,拉丁美洲則生產水果,勞家盟成員蔡建仁也指出,這是傳遞舊經濟思想,以歐美的主流經濟思維為主,而忽略本國經濟,教導孩子階級與西方國家優越的思想;甚至在解說WTO政策時,並未告知背後可能帶來的失業問題,這些都是教科書的缺誤。
審議委員納入勞工
全國教師會副理事長楊秀碧說,只要是受薪階級就稱為勞工,包括教師,而多數學生畢業後,也都進入職場,成為勞動者,她認為教科書中就該教導學生未來成為受薪階級的權利、義務,教導勞工及團結權意識,甚至應該在教育部的課程綱要中列入,成為教科書必列。
勞動人權協會執行長王娟萍則指出,教科書中寫道「性別、身體障礙、年齡的障礙,須靠自己努力克服」,教科書要勞工努力突破障礙,嚴重錯誤。勞家盟除了要求教育部與教科書審議委員會嚴格為教科書把關外,也建議在教科書審議委員會中納入勞工代表,以避免歧視與意識形態充斥。
避免歧視多妥協
對於勞家盟的意見,國立編譯館中小學教科書組主任楊國揚表示,刻意表達是男性或女性,也是一種歧視,事實上,教科書審議委員會審查時,有關性別、族群的部份,相當嚴謹,絕對避免歧視字眼或觀念,至於勞家盟的說法,應該是見仁見智,解讀不同。
而有關「甜蜜的家庭」採用具有性別刻板印象的照片,楊國揚表示,也許是因為「編者無心」,但「看者有意」,加上台灣家庭呈現多元化,若改為父親陪孩子閱讀或逛街,或是以四口之家作為甜蜜家庭的代表,可能會使單親或隔代教養家庭的孩子感到難過,因此,教科書圖片要呈現多元比較不易,不過,若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求教科書商,要在教師手冊中增列各種面向,由教師在課堂上多做說明與解釋。
至於教科書是否呈現社會現實面,楊國揚說,確實有兩派意見,也令委員們相當困擾,在審查過程中雙方也會多所「妥協」,只能儘量避免各種歧視或階級產生。至於將勞工代表納入教科書審議委員會,楊國揚則表示:「除非有專業,否則沒有辦法。」
※歡迎推廣訂閱:
※桃園縣教師會
網站:http://www.tyt.org.tw/
會址:320桃園縣中壢市元化路149號之1﹝2樓﹞
電話:03-2804662、03-2804665
傳真:03-280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