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1教育桃源電子報】
發信人:彭如玉 e-mail:pjy5675@ms27.hinet.net
『...劉和然說﹐面對教育改革的現況﹐若不是基層教師「撐住」﹐他相信台灣的父母會更加無助﹐「然而給予基層老師的掌聲不多﹐卻有不少惡意的批評」。...』
3個孩子4個媽 透視教養生態
臺灣立報 【記者陳朝政台北報導】雙薪家庭俯拾即是的當下,學校教育被要求負起過去家庭教育的部分功能;然而,廣大的基層教師,是否有能力一肩挑起教學及輔導的重責大任?昨天全國教師會試映《3個孩子4個媽》紀錄片,「我們不是要說義學國中有徐燕華這麼好的老師,或是拍燕華的教學觀摩片。」義學校長劉和然強調,這是每一位基層教師的縮影。
統籌這部紀錄片的全教會教學研究部主任詹政道說,會有這部片產生,起因於討論94年的「928」怎麼過。他表示,這部片的拍攝目的就是希望「支持家庭」,若從經費、預算來看,政府當然要支持家庭,但是相較於國外擁有較好的家庭支持系統,以及台灣普遍的雙薪家庭,家長能用在照顧與教養的時間自然變少。
詹政道認為,家長工作很辛苦,「但教養工作不能光靠母親」。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則提到,選在51勞動節前夕試映,就是為了向廣大「過度勞動」的母親說謝謝。他說,面對社會的劇烈變遷,家庭會感受到深刻的無力感,而這部片就是希望能協助父母走出這股無力感。
影片中,描述了三位義學國中的孩子──郁庭、婉嘉、偉祥,與她們的老師燕華,如何透過親師配合,解決種種孩子因身處於青少年階段所發生的問題。這三個孩子,分別來自大陸台商、單親與原住民家庭,詹政道說,原本是要找些班級中的特殊案例,「但事實上﹐這類家庭湊在同一個班中是常態﹐並非巧合」。
婉嘉的母親表示﹐一直不願透露她已與丈夫離婚﹐就是擔心孩子因為「單親家庭」的標籤﹐雖然可以得到更多的「關心」﹐但這些關心恐怕會成為婉嘉的沉重壓力。而婉嘉也因為不想讓人看輕「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便努力地唸書、追求「完美主義」﹐當紀錄片導演問她﹐一直唸書是否感覺失去了什麼﹖「小孩子的天真。」婉嘉說。
育庭的母親則是擔心孩子無法「正常上學」﹐但是老師只是告訴她﹕「不用擔心﹐只要在孩子身邊陪伴。」她才從好強的個性中釋懷﹐讓孩子自我成長。這些主角的媽媽們﹐都很慶幸「孩子不只一個媽」。
劉和然說﹐面對教育改革的現況﹐若不是基層教師「撐住」﹐他相信台灣的父母會更加無助﹐「然而給予基層老師的掌聲不多﹐卻有不少惡意的批評」。
紀錄片除了點出台灣家庭普遍的問題﹐「當然有些是『為了自己』。」詹政道表示﹐老師在學校要肩負教學與輔導的責任﹐但是每天工作8小時、一天24小時﹐若家庭能夠發揮輔導的功能﹐讓孩子的常規步上軌道﹐學校老師就能多花些時間在教學上﹐相信對於孩子的能力會有所幫助﹐「不要讓學校變成『安親班』」。
《3個孩子4個媽》是由世新大學廣電系協助拍攝﹐全教會表示﹐未來會積極透過教師會的系統﹐希望能在各校與各縣市公開播映﹐而目前全教會也已準備好1千份光碟﹐供各界免費索取。
※歡迎推廣訂閱:
※桃園縣教師會
網站:http://www.tyt.org.tw/
會址:320桃園縣中壢市元化路149號之1﹝2樓﹞
電話:03-2804662、03-2804665
傳真:03-280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