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9/8教育桃源電子報】

發信人:彭如玉  e-mail:pjy5675@ms27.hinet.net 


 小校裁併的問題一直被拿來討論,有政府的觀點、有校長的觀點,大部分都是省錢的經濟考量觀點,第一線的小校老師的觀點是什麼?有沒有人聽見他們最近身觀察的聲音?

上學期,本會發現在拜訪復興鄉的小校過程中,感受到老師們的憂心,我們請老師們將他們的聲音寫出來讓大家聽見。


從教師的觀點談小校裁併95.4.9
文/霞雲國小 徐佩君


從老師的觀點看小校裁併的議題,大概有幾個觀點:
一、從學習的角度:
最常聽見的聲音是:「一位老師在經營10人左右型態的班級,會不會感覺同儕的競爭力不夠?」「因為人數太少,沒有競爭與學習的對象,因此,成績的展現有所限制。」
事實上同儕的競爭產生的影響有兩種,一種或許是幫助學生push自己的力量,不過,這是針對中等程度以上的學生,以及個性積極的學生。其實更該注意的是:同儕的競爭更有可能的是使中下程度的孩子提早放棄。

二、從生活適應的角度
小校型態大部分位在偏遠,單親、隔代教養的比例偏高,這些孩子在成長歷程中,未能在家庭中得到更完善的照顧,這時候,學校其實扮演著一個重要角色,老師可以平均分配給較弱勢的孩子可以增多,因此,老師有更多的機會與時間陪伴小朋友,給予這些孩子更多的照顧。

裁併的後遺症
一、通勤
國小的學生長途的通勤其實是件辛苦的事,而且並不公平。所謂的國民義務教育,是使國民有義務接受基本教育,也有權力要求政府對於他們教育的提供,因而不能單從經濟的觀點來衡量。市區的孩子可以在學區內就讀,每一個學區都有一定程度的範圍。而小校裁併的狀況是形成小朋友越區就讀的現象,這對於居住在偏遠地區的人,形成另一種不公平。

二、住宿
目前有些山地偏遠的小朋友也住校,但所有住校的學生都是同一個社區,這可以讓年幼的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因為他周遭的人都是他所熟悉的。整併後的住宿卻是來自更多不同地區的小朋友,這對於孩子的生活適應會形成較多的壓力。
其實小朋友住宿是最不得已的辦法,因為發展中的孩子在情感的依附上是非常重要,通常學校的住宿只能提供其本生活的照護,而無法提供小朋友情緒發展的支持。所以,除非家庭的因素,否則不應以學校學習的觀點,提供住宿的選擇。

感想:
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人,普遍而言,生活都較辛苦,享受國家與政府的資源也都有限,而教育的提供是政府照顧偏遠地區的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方式。如果,政府不把資源投注在教育上,未來在社會照護的成本會一定會相對提高很多。

 


※歡迎推廣訂閱:

※桃園縣教師會

網站:http://www.tyt.org.tw/

會址:320桃園縣中壢市元化路149號之1﹝2樓﹞

電話:03-2804662、03-2804665

傳真:03-280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