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12教育桃源電子報】
發信人:彭如玉 e-mail:pjy5675@ms27.hinet.net
《教育達人專題》是中國時報於每週六出刊的專欄,內容與教育有關,很值得關心教育的夥伴來看,歡迎大家好康到相報,並多多推廣。
中國時報 C2/桃園新聞 2007/02/10
《教育達人》零體罰 不等於零懲罰
【黃文杰】
「零體罰」立法通過,讓師生關係面臨新挑戰,看在桃縣教師會眼中,關鍵在於部分學生及家長,挾其氣勢將「零體罰」擴大延伸誤解為「零懲罰」,加上中央尚未完善配套,社會陷入零懲罰是對,有體罰是錯二分法。
「零體罰」擴張成「零懲罰」,最大危險就是錯亂認為,「零體罰 」就是「零管教」,老師管太多就不對,可能傷害學生自尊,導致老師在管教綁手綁腳。
教師會理事楊震秋說,如果懲(體)罰被看成「不適任」老師,那麼不懲(體)罰就是「稱職」老師?他認為,教育首在教人成其為人,過程中會牽涉到人性善惡,自然有懲(體)罰的手段,是必要之惡。
他說,不能將教育正面功能的懲罰或體罰,偏執套用在家長與老師身上,做為評鑑不適任或稱職荒謬標準,這需要親師關係認真思考。
有關教育的管教權,要釐清似是而非的混淆觀念,零體罰不是零懲罰,更不是溺愛,因此建議師生關係,培養自己冷靜的腦,火熱的心,先「嚴」後「寬」好培養學童的理性,不以懲(體)罰逼迫學童讀書,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多元智能。
懲罰方式多種,只有體罰要審慎,施行要隨時注意學童反應及符合比例原則,尤其切記「盛怒時不罰」,懲罰不是發洩怒氣,家長教師管教子女齊步走,子女品格教育才能成功。
「管教」有所謂的黑白臉,當然獎賞每個人都樂意,懲罰行為雖具社會教育功能,只是在處罰與受罰者之間,如何拿捏?不僅老師要清楚,家長以及社會也要有正確認知,這部分有賴訂出健全的體罰定義,解決零體罰「無限上綱」的爭議。
(本報「教育達人」專欄,固定與桃縣教師會等團體合作,每周六固定刊載,探討地方最熱門的教育話題,深入介紹教育創意理念,引起極大回響,基於教育議題更精進多元,專欄將暫時畫下休止符,不過本報關懷教育不終止,盼農曆年後有新面貌與讀者見。)
※歡迎推廣訂閱:
※桃園縣教師會
網站:http://www.tyt.org.tw/
會址:320桃園縣中壢市元化路149號之1﹝2樓﹞
電話:03-2804662、03-2804665
傳真:03-280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