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5教育桃源電子報】
發信人:彭如玉 e-mail:pjy5675@ms27.hinet.net
【新聞短評】軍公教退撫 轉型為「確定提撥制」
文.整理/王英倩
那廂政客用「退休慰問金」分化軍公教與勞工的戲碼還沒演完,這廂真正要展開的是把軍公教和勞工綑在一起,向下沉淪。所謂「適度拉近各職業別間老年經濟保障差距,以符社會公平正義」,意思是軍公教退休的日子過太好,應該要向悲慘的勞工看齊,政府說,這叫做公平正義。
當面臨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政府財務吃緊時,究竟該向富人及財團增稅,還是從社會福利開刀? 這代表了一種政治路線的選擇—是向左(重視分配)或向右(先求發展)? 顯然我們的政府選擇了勒緊老百姓的褲袋,繼續拚財團的經濟。不論是公教或勞工,都將是右傾政策下的犧牲者。
==================================================================================================================
參考資料:
確定給付與個人帳戶制優劣
確定給付與隨收隨付:
如果拿退休者的收入為基準,向現在在職的員工收保費,這是「確定給付」,對於退休者是比較有保障的;而在「確定給付制」下,每一年精算退休者退休金的總額, 以調整現在在職者的費率,今年發完,明年再算、再收,這就是「隨收隨付」的設計,這種方式第一,這是讓現在在職的人去養退休的人,具有「代代相衛」的精 神;第二,這樣計算的結果,不會因「通貨膨脹」而造成退休金縮水的問題;第三(也就是政府最不希望看到的),它不會形成一個龐大的基金,造成各種弊端。
個人帳戶制(與確定提撥制):
確定提撥與「確定給付」相反,是訂好每一個在職者每個月要交多少錢,再從實際交出來的錢,去分配給每一位退休者,對於退休者的保障較差。
而 「個人帳戶制」,也屬於「確定提撥」,但更糟的,是它是「自己養自己」的設計;每一個人在職的時候,每個月強制存一筆錢放在那裡,等到退休的時候領回來, 根本不具有「社會互保」的精神、退休金放著,會因通貨膨脹而縮水,加上會造成龐大的基金,供國家應用;這是最糟糕的偽退休保障制度,但是卻是國家最希望的 制度,目前勞工退休金新制,就是這樣的制度。
(文/孫窮理;參見2011/10/01 苦勞評論 「社會分斷下的老年危機 從面臨破產的退撫基金談起」)
●●相關新聞●●
================================================================================
經建會決議 軍公教退休金 繳多少、領多少
• 2012-11-14
• 中國時報
針對外界關心年金制度問題,行政院經建會昨日舉行「年金制度改革規畫專案小組」會議,會中確定包括勞保、農保、軍保、公保、國民年金保險等社會保險原則上維持「確定給付制」,並採年金給付,退休金制度則朝向「確定提撥制」改革,預計改革規畫將在明年初提報行政院審查,若行政院審查通過,則交由各部會修改法案,再提交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就可實施。
目前軍公教退撫基金採用「確定給付制」,若改為「確定提撥制」,一般而言,部分人士領到的退休金部分可能會減少,勢必引發部分軍公教退休人員的反彈。
「確定提撥制」與「確定給付制」最大差異在於,投入的成本相同,但卻能拿到不同的金額。例如,一個員工的退休金制度為「確定給付制」,也 許他投入的金額只有五十萬元,但最終以年金給付的方式,可能得到總金額為一百萬元;但如果改為「確定提撥制」,投入金額五十萬元,除掉原本保證收益的部分,他僅能夠拿到原投入金額的五十萬元。
經建會解釋,「確定給付制」是制度開始前就約定好給付條件的制度,再回推出需要繳納多少的保險費,是「量出為入」及「社會保險」的意涵,並採年金給付。而「確定提撥制」,也就是個人帳戶制,有「量入為出」的意涵,自己存多少到退休後經過精算後就領多少,目前軍公教退撫基金是採「確定給付制」,經建會人力處處長陳世璋表示,將來會從朝「確定提撥制」改革。
經建會強調,年金制度有改革的急迫性,因為在廿年內,老年人口會雙倍成長,二○二五年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廿%,因此必須在虧損前就要進行改革,因此時間表是非常迫切的。
陳世璋指出,現在做的是改革,不是革命,退休制度很複雜,改革的時候很難一刀切,必須做好長期的規畫,並兼顧經濟效益、社會公平、權利義務對等及世代平衡的原則下,採漸進方式進行改革,以建構財務穩健、永續經營的年金制度,以免民眾沒保障。
至於改革時間表,陳世璋表示,此次會議是彙整各部會報告,但仍舊有一些細節需要改善,有些需要補強,最快勞保、農保、軍保、公保、國民年金保險等各單位會在明年初之前提出改革方案,預計明年初提報行政院審查。
此外,針對四大基金操作績效不彰,行政院院長陳冲表示,今年年初已由行政院、考試院成立跨院年金小組,目前為止已開過兩三次會議,今年政 府基金績效已變好,顯示會議建議已體現成果;至於加強防弊機制問題,也會在該小組會議中討論,若涉及政府部門,「一定查到底」。
經建會:退休金 採確定提撥制
• 2012-11-14
• 自由時報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經建會昨天召開「年金制度改革規劃專案小組」委員會議,提出相關改革構想,包括各社會保險將維持「確定給付制」、退休金制度朝向「確定提撥制」改革。經建會表示,將再召開會議,彙整各部會最新研議狀況,預計明年初報行政院。
將檢討退休年齡延後
經建會表示,因應二○二五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二十%),長期規劃希望軍公教退撫也可採「確定提撥制」,在二○二五年前提出改革規 劃。此外,國內勞工六十五歲退休,公教人員平均五十幾歲退休,軍人平均四十幾歲退休,會中也有共識,除軍人之外,公教等退休年齡延後會再檢討。
被質疑兩年來沒開半次會的「年金制度改革規劃專案小組」,昨召開委員會議,由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主持。經建會官員表示,從二○一一年來,各制度主管機關持續進 行政策面及財務面評估,並推動相關制度修正,且國保、農保、勞保及軍保均已進行最新財務精算等,相關部門也在兩年內召開會議廿多次。
專案小組昨提出改革構想及原則,包括:第一,各社會保險係採風險分擔及世代互助精神,其基金財務不須完全提存準備,但因應未來人口快速老化,仍應進行制度調整,以適度平衡基金財務收支,確保一定期間之安全現金流量,並維持世代間財務合理分攤責任。
第二,第一層各社會保險維持「確定給付制」,並採年金給付,以逐步進行制度銜接整合;第二層退休金制度朝向「確定提撥制」(個人帳戶制)改革,以健全財務,並利人才之流動。第三,適度拉近各職業別間老年經濟保障差距,以符社會公平正義。
軍公教退撫 轉型「確定提撥制」
• 2012-11-14
• 經濟日報
經建會年金制度改革規劃專案小組委員會議昨(13)日獲致五大保險退休制度改革4項共識,軍公教退撫長期將朝「確定提撥制」改革,即比照勞工退休金個人帳戶制,以拉近軍公教和勞工間的退休金差距。
所謂五大保險是指勞、公、軍、農保和國民年金。4項原則共識,包括適度拉近各職業別間老年經濟保障差距,以符社會公平正義;採漸進方式改革;建構雙層年金 制度,第一層基礎年金採「確定給付制」,第二層朝向「確定提撥制」(個人帳戶制);基金財務支出確保一定期間的安全現金流量,並維持世代間財務合理分攤責 任。
經建會預訂明年1月中旬向行政院提出五大保險退休金制度改革建議,希望在2025年(民國114年)台灣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即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20%時,做好準備,完成五大保險退休制度改革規劃。
經建會人力規劃處長陳世璋表示,未來的這十幾年將是五大保險退休制度改革的關鍵期,迎接「超高齡化」社會到來,勞、公、軍、農保和國民年金退休金制度一定要改革,且不能倒,會採循序漸進改革,減緩衝擊,不會立刻「一刀兩斷」。
由於軍公教退休所得替代率遠遠超過勞工,遭外界強烈質疑,陳世璋指出,將適度拉近各職業別間老年經濟保障差距。
五大保險將建立雙層年金制度,第一層基礎年金為「確定給付制」,採年金給付,如現行勞保,公保修法中,逐步進行制度銜接整合,讓老年給付水準逐漸趨於一 致;第二層退休金制度朝向「確定提撥制」(個人帳戶制)改革,如現在的勞退新制為個人帳戶制,未來希望其他職業別的退休金也可採個人帳戶制。
陳世璋說,現行軍公教退休所得替代率遠超過勞工,最大關鍵就在於目前軍公保的退撫制度(第二層退休金制度)是採「確定給付制」,未來改採「確定提撥制」(個人帳戶制)後,就可拉近差距。
※歡迎推廣訂閱:
桃園縣教育產業工會網站:http://www.teu.org.tw/
會址:中壢市義民路53號2樓
電話:03-2811588
傳真:03-281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