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各國小附設幼稚園「身心障礙生安置普通班」實際案例調查
桃園縣各國小附設幼稚園「身心障礙生安置普通班」實際案例調查蒐集時間99-102年
案例一
桃園縣立桃園國小附幼102.10.7
幼兒教育真的徹底被矮化!!!!!
在班上除了兩名特殊生
還有的是隱性特殊生就可以讓老師非常頭痛
一般小孩三歲太小就已經讓老師辛苦
更何況特殊生身分還可以開放三歲即可入園
另外--
一班兩位特殊生~也規定老師必須要撰寫兩份IEP,內容拉拉雜雜
今年還要學習新的IEP格式 需擬適性目標,需要觀察紀錄
每學期還要與家長開兩次會~但是一班真的只有兩位特殊生嗎?
很多一般生都是後來才發現有過動 有問題無法理解 發展遲緩 語言遲緩
這些是我們請家長帶孩子去做評估過後發現確實有問題
可以提報
可是提報後~是不是又加重我們導師的工作
如果發現三名提報
老師是不是每學期就只要做這5人的IEP 正常教學都不用教了
鑑輔會轉介進來的小孩還不見的個個都有巡迴輔導老師
但是每一位都必需要老師撰寫IEP
教育局還大言不慚的說IEP也要評鑑
是不是有甚麼樣的配套措施 如:增加人力支援 增加績效獎勵
否則老師乾脆就不要發現 免得吃力不討好
這樣對孩子有比較好嗎?
案例二:桃園市中山國小附設幼稚園102.11.10
班上2位身心障礙幼兒安置全日融合1位發展遲緩,半日融合1位極重度肢障體障礙無
法自行行動只會爬行,需照顧不利幼兒4-5歲幼兒混齡14名,及一般幼兒3-5足歲混齡
13名,全班27名幼兒。開學雞飛狗跳不知如何上課,最後肢障生只好請家長陪讀,解決嚴重肢障幼兒的照顧問題。
案例三:桃園市中山國小附設幼稚園102.9.12
班上2位鑑定安置入園發展遲緩幼兒,2位幼兒共同特質是--自我中心強烈互不相讓,
常會與人打架、爭執。4歲不利幼兒優先入園幼兒中有1名,開學後老師發現她都沒有言
語,說話老師也完全聽不懂,做數學學習單時全在紙上隨意塗鴉亂畫一團黑線條,上課也無法專注,老師建議家長去接受語言發展課程或醫院鑑定,被鑑定出是語言發展遲緩,及些許智能發展遲緩狀況。班上實際有2位發展遲緩幼兒及1位入園後經由老師建議後,方到醫院接受鑑定的幼兒,鑑定結果出來是發展遲緩。開學後班上有3位發展遲緩幼兒。3未幼兒需老師特別細心照料,其中2個每天上演重複著打架、爭吵的畫面,每天特別教導那位不會說話的小女孩。這3個孩子嚴重影響到其他孩子聽課,每天都老師都不斷解決爭吵及無法坐定位的問題。
不利幼兒家庭的孩子社經條件有些較差,不懂及不關心孩子教育的家庭問題較多,真的需要老師花許多許多的心力來照顧這些有問題孩子們,每天在教室裡老師總要面對這些問題與挑戰,試問自己哪有太多心力照顧其他一般生幼兒?老師只有2個,幼兒園老師義務身兼行政工作需執行,課程完全自編備課時間很耗時(沒有內容及架構性的課程,孩子是會雞飛狗跳吵鬧成一團的),若再面對評鑑工作時,更是加重老師的工作量。現今幼兒教育實施的『特教、一般教育、不利幼兒、混齡教育多變數合併』,是怎麼樣一個情形?教育現場的班級經營簡直『非正常化發展』可想而知。
案例四:龍潭鄉-龍潭國小附設幼稚園
1、97年安置輕度障礙生一名,該生生活自理能力缺乏,事事需他人協助及個別指導,不會擦屁股,每天至少兩次上廁所協助善後整理,只要該生一有生理需求或課業上個別幫忙,一位老師就必須全程陪伴,無法協助另一位老師的課程。
2、98年安置發展遲緩幼生一名,該生入園後發現有非常明顯的過動傾向,醫生也開藥服用,但是該生課業均需個別指導,且中午過後,該生明顯坐不住,動作又大,與其他幼生發生碰撞的機會大增。一次不小心推桌子致另一生跌倒,頭部腫傷,家長非常生氣,老師再三表達歉意,才平息怒氣。
3、99年安置2名,1名幼生為中度多重障礙,生活自理能力欠缺,需1名教師個別指導,對該班其他幼生的學習造成重大影響。
案例五:中壢市-新明國小附設幼稚園
1、 企鵝班---本班安置一名自閉症輕度之幼兒,雖然手冊上是寫輕度,但實際上卻是對整個班級支老師及幼兒在上課時造成極度嚴重的干擾,無法參予團體活動,不斷闖禍(亂按老師的電腦、拿杯子潑水、發出奇怪的尖叫聲、趁大家不注意偷跑出去,校園為開放環境,老師常為了找他非常得著急)。此外,他沒有危機意識,有時餐點送來,也不管燙不燙就爬到櫃上要看是什麼食物,潛在的危險非常多,普通班老師已不勝負荷。
2、 袋鼠班---本班安置學生為自閉症幼兒,該幼兒無法好好坐在位置上課,拿到課本、蠟筆會往嘴巴送,到戶外遊戲場遊玩時,常常不知進教室,到處遊走,即使已進教室,也會趁老師不留意時游走到校園中,老師常常要找小孩,造成老師的困擾,若是有助理園協助,對我們兩個老師要照顧28名小朋友加上特殊生會比較周全。
案例六:八德市-瑞豐國小附設幼稚園
1、 本校今年成立附設幼稚園
2、 有身心障礙生
3、 請求家屬陪同照顧
4、 尚在起步,因此實際困難度無法評估,正在摸索中
案例七:平鎮市-南勢國小附設幼稚園
因為實施融合教育,本園有二年由鑑輔會安置兩名自閉症幼童,自閉症幼童每日幾乎有不同狀況發生,例如:有一次與其他幼童摩擦,情緒突然很不穩,難以控制;另有一次,他大便在褲子上,老師因忙碌稍晚處理,他大哭大叫,甚至將大便塗抹在手、臉、頭上。另一位自閉症女童曾是因做錯事遭受責備,欲撞牆,老師及時制止安撫她……。層出不窮的事件,讓二位又要照顧28位學生,又要教學,又要處理行政業務的老師身心俱疲……。
案例八:桃園市-東門國小附設幼稚園
1、 因融合生狀況各有差異,造成班務及老師諸多困難
2、 例如:本年度本班融合生情緒起伏很大,稍不如他竟就淚眼婆娑,甚至侵犯他人,老師每天處理他的問題就花不少時間,不但影響班上常規、學習風氣,也影響其他小朋友的受教權。
3、 曾接收腦性麻痺孩子,上廁所不但不方便,老師要將腳上的助行器全部拆掉才能更換衣褲。上2樓教室,班上老師常背著他上下樓梯,試問,全班還有20幾位小朋友,二位老師花許多時間在照顧腦性麻痺的幼童,身心俱疲,教育的熱情與活力常因此而灰心,不是我們沒有愛心,是真的,能力有限
4、 曾接收過中度自閉與過動的孩子,孩子本身體格壯碩,動作敏捷,很容易受外界環境干擾,在遊戲時,很容易衝撞到小朋友….
案例九:蘆竹鄉-新興國小附設幼稚園
本校附設幼稚園學生黃鴻祥,雖障礙類別只肢體障礙,但情緒起伏非常的大,每天上課都會發脾氣,會大叫、咬傷及抓傷自己的身體,常有攻擊性的行為出現,包括推打同學的頭部及身體,拿剪刀及餐碗丟同學,強同學的學用品、抓傷同學、罵髒話,老師上課時的用品也常會過來搶,在教園中隨地尿尿。有時在老師輔導他的不當的行為時或戶外活動時會亂跑衝出教室,跑給老師及同學追,甚至發脾氣賴在地上不肯回教室。平日上課時會在教室到處遊走、隨意拿學習角落的東西來玩,並且分送給其他在上課的同學,時常做別人的位子、干擾同學上課,同學若不從他的心意,即會出全打人或搶同學的東西,使得老師及同學無法專心上課,極需在活自理、溝通表達與班級秩序上給予協助。
因此本園在上學期期末,申請特教助理員,助理老師來園後,協助他學習生活自理(放書包、拿、放碗、上廁所…等等),上課也學習拿筆、剪刀(之前會拿剪刀亂劃)…等等,雖然有時還是髒話連篇,但情緒勢較快穩定下來,但還是會在教室跑來跑去,現在助理老師會從旁幫忙,待著他跟著老師們做美勞、唱遊…等,就減少干擾別人的時間,雖他仍然會打擾其他小孩,但已經好得多了,所以,真的有助理老師的協助,我們的教學才會正常化,特教學生也才能做到真正的融合,大家也都明瞭教育融合的用意是希望能夠幫助特教生,但不能忽略了一個班級中,一班生的人數比特教生多出很多,他們學習的權益也是很重要的,而要讓他們接受這個小孩,也是要在他們本身沒有安全顧慮之下,才可以包容這個小孩不是嗎?不然,天天有小孩告狀他被打了,家長也來園詢問自己的小孩為何常常被打,老師們真是難上加難,應付家長的提問就很難,要正常化教學,就真得很困難,故懇請再有特教生的園所,配置「特教助理員」,感激萬分。
案例十:復興鄉-奎輝國小附設幼稚園
奎輝附幼從99學年度第二學期新增一名多重障礙的中班學生,該位幼生的情形是:他不會說話,有時候會發出「嗯」的聲音,偶爾聽得懂老師要做甚麼事情:例如放書包、穿鞋子、來裝飯,但是無法自己完成洗手和洗碗的步驟,需要老師或小朋友照顧著,因為他不會講話,所以想上廁所時也不會表達,來學校之前在家裡媽媽沒有訓練如廁,所以也不會自己上廁所,現在都靠老師換尿布,因為園長有時候要開行政會議或處理公文相關事務而不在教室裡,有時候教室只有一位老師,如果該位幼生突然褲子與尿布很濕,或已經大便之後有味道,都需要老師幫他洗淨、換心尿布,指導他穿褲子,清洗地板…等等至少都要花上十五分鐘處理,這段時間如果一般生發生衝突或意外,造成學生安全上的疑慮,在兼顧融合教育和一般生的上課權益,若無教育助理員的編制,造成幼教教師教學上沉重的負擔
案例十一:復興鄉-介壽國小附設幼稚園
X小朋友為中度自閉症的孩子,在學習活動中,常會不自主的發出怪聲,干擾其他小朋友學習;有時會自己衝出教室,要老師協助找回,老師常疲於往返校園各處。因本園只有一班為混齡班,兩位老師中,有一名老師必須要擔任園長職務,行政工作極為繁忙,如:班上有1-2名特教生,另一名教師又要照顧其他班上二十幾名的幼兒,老師將面臨多方的壓力,身心俱疲如能有教師助理員的編制,對特教生、一般生和老師將是助益。
案例十二:復興鄉-三民國小附設幼稚園
99學年度沒有身心障礙生,但下學年(100學年)將有兩位,分別為肢體障礙及肌萎症伴隨智能障礙(見過孩子,感覺上另有過動的問題)。亟需「教師助理員」協助,實際案例,待孩子入學後再補上
案例十三:桃園市中山國小附設幼稚園98學年度
重度自閉生及唐氏症寶寶2位於上學期就安置於同一班上(園長班級),而且是第一天開學就全日融合入班,在教導幼稚園5-6歲幼生,適應新生活已經相當辛苦,加上重度自閉生及唐氏症寶寶這2位身心障礙生需悉心照顧,2為幼稚園老師根本在無其他人力來支援情況下,老師只能鎖門上課,基本期待每天平安就好,孩子能安全度過每一天就上天保佑,還談什麼教育專業與理念。唐氏症寶寶無法生活自理,經常尿褲子在班上,老師要常常及時處理。重度自閉生聽不懂老師指令,經常往教室外跑,尤其開學稚齡每個孩子都需教導常規習慣,開學根本就是狀況多多。在學期中還發生,自閉生躲藏到處尋找事件。暗藏危機造成老師整學年神經緊繃、焦慮心情可想而知。教師助理1員直到下學期才入班協助,解決老師教學困境,協助這2位身心障礙生生活自理、坐定位習慣,這時老師方可開始照教學課程規劃進行相關課程,上半學期簡直就是沒有教學品質可言。
目前接納中、重度身心障礙生無教師助理員隨班協助編制,以及幼稚園1班安置2位身心障礙生,在教育現場工作上,稚齡孩子需相當多心力照顧,2位老師不只是教學工作,每人都還需擔任幼稚園行政工作(因為幼稚園園長沒有減課機制,園長兼任班導師,幼稚園行政在學校又屬獨立部門,所有幼稚園的公文處理教學規劃等行政工作都需自己同仁互相協助處理)。在身心障礙生的安置辦法中,1班安置2名身心障礙生,實際教學現場問題重重,急需解決幼稚園普通班安置類別、名額、人力不足問題。
案例十四:桃園市中山國小附設幼稚園99學年度
園內設班2班合計3位身心障礙幼生,其中有2位身心障礙幼生開學即安置於本班,本班是中、大班混齡班,班級中一般生與優先入園幼生比例是:10:16。身心障礙幼兒1位是發展遲緩4歲,另1位中度自閉症,班級經營有困難,請輔導室協助,小學輔導室說學校來3位助理員,但無分配至幼稚園中。幼兒園實際教學現場問題重重,急需解決這些全天融合於普通班的身心障礙的幼兒們,這些人力不足問題為什麼我們都得不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