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國小的節數,同時也照增加比例調整教師編制。增加國小節數以後,家長就可以少花一點安親班的費用,然後多繳稅去解決別人的問題。>>不失為一個可行方法。
◎1,2,4都是政府要多出錢的方式,我的看法是:
1.降低班級人數(以25~30人較理想),可以維持原來教師員額編制。>>並沒有多出半毛錢→維持原來教師員額編制,領薪水還是那些人數。從政府縮減教師薪資變成維持原狀。請您用數學邏輯推算一下,好嗎?我沒時間做簡報給您看。
2.獎勵優退。>>也沒有多付,本來就該給的退休金,只不過提早給罷了,退休金是遲早都是要付的一錢。
4.國小應廣設幼稚園,讓國小教師也可以轉任幼教老師,也是出路之一。>>國小設幼稚園,軟硬體設施增加並不多,教室方面,很多小學多出不少空教室,遊戲設施;人事薪資中教師部份以國小教師為優先,而行政方面員額不多;在私立幼稚園的蓬勃發展下早已開發出很好的教材。>>不過此項對私立幼稚園業界會帶來一番衝擊。
3.淘汰不適任教師事宜。>>反倒是這項最棘手,如果教師法通過“教師評鑑”將會扯出更大的人事成本,是否保證一定公平公證?不會引來教育界的亂象嗎?>>與其如此,不如把資源拿來淘汰真正不適任教師,此項需增設處理機構及行政人員,倒是增加支出。
◎ 降低班級人數,確實有必要,從正面思維角度來看,增加老師和學童的互動時間。支持此案的原因,緣於13年前到同學的安親班幫忙,同學剛辦安親班,常接到一些特殊學童,那些學童通常是家長及學校老師頭痛的小孩,可是小陳就是有辦法把小孩導引好,這些學童都改變了,當時一直不解(為什麼學校老師搞不定這些學生。)這個疑問是到最近少子化小班制超額教師的熱門話題下,才找到答案。小陳對於兒童心理學下過工夫,但當時小陳一直堅持招收人數是20人以內,原因是為了品質(孩子、家長溝通),收費比一般高,口碑相當好,家長介紹家長,要到他的安親班還得拜託。※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多,班級人數不一樣,學童能分到的個別教授時間也就不一樣,可以看出不是學校老師不行,而是時間是一大問題…其實你們應該比我清楚。
您是納稅人,您真的想要多繳稅然後解決別人的問題嗎?>>這不是解決別人的問題,而是解決生活在這塊土地所有人的問題!我們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是相依共存的,兒女長大也有孫子,沒有兒孫,親友總該有小孩。教育沒辦好,社會秩序會更紊亂,社會不安定,經濟無法繁榮,人民如何安定生活,這是一個連帶的關係。
官商勾結貪污的錢,遠遠超過這些錢,大家都知道吧!國家財政不會因為多了教育支出,老百姓就多繳稅,反而教育辦的好,帶動社會良善循環,造就人才繁榮社會經濟,其實是利多!良性循環和惡性循環,不知你選擇那一個?
這些方法不太容易被接受。>>端看教師們怎麼運籌帷幄了,訴求是什麼?如何訴求?方法真的很重要的!
<<不試著去做,就永遠沒有機會!即使失敗,至少有做,有經驗,不遺憾!>>這是我勉勵自己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