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唱打鐵寮古道 溪鳴白石山幽徑 - Powered By BBSxp
   桃園教師會會務系統桃育教源九十年度教育桃源第一期 → 蟬唱打鐵寮古道 溪鳴白石山幽徑

發表一個新主題 回複文章您是本文章第 38331 個閱讀者  瀏覽上一篇主題 刷新本主題 瀏覽下一篇主題
 主題︰蟬唱打鐵寮古道 溪鳴白石山幽徑 適合印表機打印的版本  透過電子郵件發送此頁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夾  報告本文章 
superpower
雙魚座



��穃鸌嚙踝蕭嚙踝蕭��嘅蕭:蝷曉����𩑈
�𧢝嚙� �䓝嚙� 嚙踝蕭:2072
�𣲷��㚁蕭嚙踝蕭蝛�擐�:191561
�躀鞈靝���擧蔬敶�:680
�鱓擗�嚙踢��頣蕭嚙踝蕭嚙�:2005/9/1
��嚙� 嚙踝蕭嚙� 嚙踝蕭:100
嚙賡��亚臐�塚蕭嚙踝蕭:嚙踢ㄙ扯亚嚙�
嚙賭偵嚙踝蕭嚙�superpower嚙踝蕭嚙質﹞��㚚��蕭嚙踝蕭 嚙賭�嚙踝蕭嚙踝蕭�鱓藀�頣蕭��鞟��superpower 嚙踝蕭嚙�superpower嚙踝蕭�抬蕭鈭蹱錰嚙踝蕭嚙� 嚙踝蕭藀朴�藁superpower嚙賭��𠽌��嚙踢��𠺪蕭嚙踝蕭嚙踝蕭��鞱�𤘪�選蕭 嚙賭�嚙踝蕭嚙踢��吔蕭�����superpower �𦂗嚙誼𠺪蕭��䈑蕭閫�嚙賜�页蕭嚙� ��㗛鑘��嚙踝蕭�䔄嚙踝蕭嚙賢�䈑蕭閫�嚙賜�页蕭嚙� 嚙踝蕭�䔄嚙踝蕭嚙賢�䈑蕭閫�嚙賜�页蕭嚙�No.1 

(有意以此作為鄉土教材活動的老師,歡迎向朱老師洽詢。)
蟬唱打鐵寮古道
溪鳴白石山幽徑
過了大溪鎮上,循著台7線前行,沿途充滿綠意,空氣也變得清新,在夾道的樹木與稻田的迎接中,看到三層社區的標示後,我們就順著「打鐵寮古道」的棕色指示牌前行,開啟今天尋幽訪勝的行程。
      
踏上古道石階      尋找前人足跡
這條古道是一百多年前復興鄉和三峽山區通往大溪鎮上的交通要道,當時山區的泰雅族及漢人擔著種植的芋頭、蕃薯等農作物和獵物,翻山越嶺,經由這條古道到大溪街上叫賣。而當時古道上有一戶專門打鐵的人家,所製造的鋤頭、砍刀等農具甚具口碑,山區居民在回程途中,往往會在此購買所需要的鐵器,因此,這條古道就被稱做「打鐵寮古道」。
順著指標直行,進入了鄉間小路,悠閒地散步在清澈潺湲的水道旁,遠山似乎早已等待著我們的造訪。走到路的盡頭,從這兒左轉,就到了當時那家打鐵舖的所在地,但是如今已不見蹤跡。右轉順著往白石山的指標前行,經過一段下坡路後,首先看見一座建於大正十五年(民國十五年)的「造橋紀念碑」,記載著當時出錢出力參與造橋的情形;然後,我們走上平直的「太平橋」,橋下的草嶺溪畔此時正盛開著野薑花,傳來陣陣花香,接著,一片草原進入眼簾,草原的中央被草嶺溪的支流劃過,「濟安橋」就靜靜的躺在支流上,這是一座拱型小橋,因此又被稱為「翹龜橋」(台語),橋頭雕有十四面體石頭,顯得小巧雅致。一群午寐的小白鷺因被我們驚醒而飛舞,青山、綠樹、小橋、流水,再配上藍天下的點點白鷺,想來這兒大概是先民們辛苦跋涉後歇息喝水的最佳地點了。
拾級而上,進入了蓊鬱的樹林。頭頂是高大的相思樹及一些喬木,道路兩旁長著各種的蕨類,四周傳來啁啾蟬鳴,山路沿著草嶺溪支流而行,走來毫不寂寞。道路左側看見「阿姆伯的店」的模糊字樣,如今只看見殘存的磚牆柱上長著綠意盎然的蕨類,這是由林姆老夫婦所經營的飲食雜貨店,當時過往古道的人都會在此休息喝茶,補足體力再趕路,但因交通不便,貨物補給不易,阿姆伯夫婦希望顧客不要買太多,留著給後來的旅客享用。這對老夫婦經營的小店,除了便利顧客外,還充滿著濃濃的人情味呢!
過了阿姆伯的店之後,坡度就變陡了,稱為「弄料崎」(台語)。以前的人砍伐山區的樟樹和相思樹之後,將砍下的木料從這斜坡的坡頂順著山溝滑下,所以取了這個名字。繼續前行,看見一棟灰色水泥建築,這是國軍駐紮的舊營舍。
離開古道      登上草嶺火山
這裡是個三叉路口,依照舊營舍前往慈湖停車場方向的指示牌前行,這兒已離開古道,進入草嶺山範圍。草嶺山是台灣本島唯一一座盾狀火山,因此地質特殊,山路上隨處可見紅色小石塊。這一段路,坡度起伏頗大,雖然沿路濃蔭密佈,仍然汗流浹背,喘息不已,還好一路上林相豐富,樟樹、香蕉樹、白匏子、台灣桫羅等隨處可見,颱風草、觀音座蓮、芒萁、及各種蕨類鋪滿路旁,蝴蝶、蜻蜓、蟬鳴、鳥唱一路相隨。走到山腳,看見一座小廟右轉,遠遠就能看見白色拱橋,已近在眼前了。這兒屬於「前慈湖」,草嶺溪連接了一大一小的兩個水塘,形狀就像一對牛角一般,因此又稱「牛角湳埤」。
遠眺後慈湖    橫渡東興橋
到達舊營舍時,若選擇沿著水泥牆往白石山方向前行的話,就是續行古道。路邊是一排排的竹林,爬著木造階梯上坡,五色鳥彷彿在為我們加油打氣。又到了叉路,往左為台電電塔,我們選擇右線前行,據說這條路的右側可看見昔日洗煤的梯田,可惜林木茂密,遮檔了視線,無法窺見一二。下坡後,就看見「龍過脈埤」,這一澤埤塘由於形狀像葫蘆的頸子,因此又稱為葫蘆坑,據說是大溪的風水所在,屬於慈湖陵寢中的「後慈湖」,必須經過申請才能一親芳澤,否則只好和我們一樣遠遠欣賞她的美了。沿途由於林相陰濕,隨處可在腐木或土壤上發現許多的蕈類,不知道的人還會誤以為是靈芝呢!路旁樹上附生著台灣山蘇花,若仔細看還可找到原始的蕨類「裸蕨」。
過了龍過脈埤的管制崗哨後,隱約傳來淙淙流水聲,原來草嶺溪就在身畔,掬一捧清涼的溪水輕拍雙頰,精神頓時為之一振。繼續前行,頭上的樹木較為稀疏,可見到較多的陽光,山路旁長滿了菁芳草、捲柏,白痣珈蟌悠哉的在草木間飛翔。我們繼續前進,到達「東興橋」,這是一座雙孔拱橋,和「太平橋」、「濟安橋」都是在大正十五年間所建,利用糯米、石灰和烏糖當作磚石之間的黏著劑而建造完成的「糯米橋」,造型相當古樸典雅,在橋下可見到相當清楚的壺穴地形,是一處難得的天然地理教室。

登上白石山頂      踏上歸途
        過了東興橋,進入白石山區,高大的樟樹聳立羅列,原來是到了面積非常廣大的樟木林。持續往上走,經過一番辛苦攀爬,終於到了一片由海底沈積砂岩演變而成的大石壁,上面寫著斗大的「白石山」三個字,喘息未定之間,實在無法想像海岩如何能變成山石,而這一大改變造成的影響會有多大!再往前沿著稜線,就到了白石山頂,這兒是適合登高遠望的好據點,視野非常遼闊,天氣好時可以看到湖口台地。在這兒享受著登高山而小天下的優越,擁抱著此乃大王之雄風的快意,一路的辛勞早已忘卻了。回程一路下山,崎嶇難行,千萬不可輕心失足。接上產業道路後,就看到碧綠的白石埤,終於回歸平坦,輕盈的蝴蝶在有骨消上吸食花蜜,翩翩飛舞,清風穿過樹林,分外清涼舒暢。
        最後,走進規劃完善的百吉林蔭步道,欣賞著排列井然、萬紫千紅的花木,心中不禁想著:同一條路上,百年前先民們挑著重擔在這兒奔波辛勞,如今我們踩著先人的步伐,輕鬆地尋幽訪勝,真可說是同一地兩番情。
走出林蔭步道,回到了台七線,搭上公車,回到我們停車的三層社區。前人的點滴豐富了今天的旅程,這是滿載而歸的一次經驗。

注意事項:
1.  此地原為軍事管制區,甫經開放,因此生態保持完整,攜帶植物、昆蟲等圖鑑一路賞玩,收穫更多。
2.  出發前先參閱並攜帶路線圖,沿途注意標示,自行衡量時間、體力,可選擇部分路段行走,或全程走透透。
3.  若全程走遍,可能必須花上一整天時間,茶水、毛巾、午餐須備妥,夏日須嚴防午後陣雨。

本會將於9/22(六)舉辦白石山生態之旅,深入探訪神秘的後慈湖,歡迎閤家參與,詳情請洽本會網站,或直接向各校教師會查詢報名。

嚙賭��𠽌�踝蕭嚙踝蕭璈坿䧟2006/2/12 下午 07:26:04嚙踝蕭 IP�哨蕭��諹�堆蕭��𨥈蕭
本主題共有 1 頁 [ 1 ] 收藏文章 | 取消收藏 | 返回頁首 
桃園教師會會務系統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1998-2005 Yuzi.Net
Powered by BBSxp 5.16/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140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