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超額教師 引發茶壺裡的風暴
文/政策研究 羅浚瑀
幾年前開始,台灣各地突然出現了數萬名的流浪教師,當時為了這些流浪教師無法順利進入校園就業,讓各縣市政府傷透了腦筋。沒想到最近又因為「少子化」的因素,校園裡已經開始又悄悄地掀起一股「現職流浪老師」--「超額教師」的校園風暴,然而不論是過去的流浪教師或是今日的超額教師,再再地顯示出各級教育主管機關對於政策的制定是粗糙且不具前瞻性甚至是急功近利的。
長久以來,台灣教師所處的環境給人印象一直是穩定、封閉的感覺,然而在今天講究多元化的時代裡,這樣的氛圍似乎總是令一些激進的家長團體不甚滿意,甚至不時還會出現與政府聯手起來打擊教師、醜化教師的非友善行為,其目的大概就是要掩飾政府在教育政策上決策失當所衍生出來的各種亂象,例如十年教改、九年一貫、一綱多本、多「元」入學等,這些不都是目前家長們正在共同承受的苦果嗎?
由於教育政策的搖擺不定,一直是被家長所詬病之處,因此對於一些教育現場潛在的危險因子政府自然也就無從發覺起--「少子化」便是ㄧ個最明顯的例子,因為少子化的影響,導致學校減班,間接地就產生了所謂的「超額教師」,幸運的話這些超額教師還有機會到他校任教,不幸者就有可能面臨資遣的命運,所以任誰也不會希望變成超額教師。雖然桃園縣教育局早在數年前就已針對超額教師所衍生的問題進行「員額控管」的措施緩解問題,但是依然抵擋不住每年仍有超額教師的問題產生,其實真正要對症下藥的是「降低班級人數」的政策--但是令人遺憾的桃園卻仍遠遠落後其他縣市,終究還是無法減少與日激增的超額教師。
最近為了處理各校超額教師的問題,教育局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相關辦法的資料收集與法條制定,只不過根據教育局發文至各國小「提報超額教師作業要點草案」的條文內容來看,對於同樣在學校內服務的「兼任行政教師」與「非兼任行政教師」有著不公平的處理方式,比如說:保障了教師兼主任免超額的優惠及列入大量記功嘉獎的計算…等,這些都給人有過度偏重及保障兼任行政教師的感覺,引發基層教師的反彈,因為他們認為在學校擔任行政職務之教師,已有多項福利嘉惠,不宜再享有特別待遇。
學校教師兼任行政與導師、科任比較表 (如附表)。
以這樣的草案精神,的確讓各國小內非兼任行政職的教師存在著極大的不滿與不安的情緒,甚至還有學校校長把「超額教師」與「不適任教師」掛勾並論,卻忘了「不適任老師」有其專門處理的管道,造成原本只是很單純的因為教師法第15條「因系、所、科、組、課程調整或學校減班、停辦、解散時,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對仍願繼續任教且有其他適當工作可以調任之合格教師,應優先輔導遷調或介聘…」,結果被搞成要將「不適任老師」用超額辦法超出去,這樣的搞法,根本是本末倒置,任誰也不願意當超額老師,當然會引起校園中茶壺裡的風暴!
桃園縣教師會在歷年來的相關會議中都大聲呼籲:教育局應嚴禁各校校長將不適任老師用介聘或超額的方式處理,應就地以教育部的不適任處理辦法處理掉,還給超額老師清白,而不是讓超額老師被污名化。
長期以來,校園中原本就存在「後進先出」的超額處理方式,但是桃園縣教育局的草案中,意外的引起「行政」與「教學」對於學校的貢獻孰輕孰重的角力氣氛,這不是大家所樂見的!
到底是「行政服務教學」呢?還是「行政領導教學」呢?簡單來說,學校的非兼任行政教師(如導師、科任教師)擔負著校內絕大部分的「教學」工作,而兼任行政教師(主任、組長)則因為要處理校內的行政事務,因此通常可以獲得減少上課堂數的機會,所以從這個觀點來看校內各種身分的教師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不論是何種身分對學校的貢獻應該是一樣的,是不應該存有孰輕孰重的不理性思考。
因此教師會在此懇切地呼籲教育局應該要審慎地評估與正視各校「提報超額教師作業要點」的公平正義精神,因為只有在「穩定」中求發展並且妥善照顧所有教師的基本工作權益,讓教師能夠安心地在教育現場工作,如此真正受惠才會是本縣所有的學生及家長。
桃園縣教師會951123
--------------------------------------------------------------------------------------
中國時報 C2/桃園新聞 2006/11/25 《教育達人專題》
超額教師 轉介他校應審慎【黃文杰】
桃縣今年處理縣內教師介聘,非自願性轉他校,也就是「超額老師」人數高達80人,歷年最高,隨「少子化」來臨,未來老師工作權保障相對重要,教育局正著手推動相關草案,引起縣教師會高度關切。
桃園縣「超額教師」問題並非新鮮事,早在60年代存在,當時城鄉差距拉大,人口外流,鄉村學校被迫減班,造成師資過剩,與現在「少子化」情況略有差異。
當年解決「超額教師」,不用處理,因為教師缺額太高,老師想轉介他校,簡單說,可以好好挑,今日超額稍處理不慎,做法不夠公平公正,肯定引起反彈,尤其有學校把「超額教師」與「不適任教師」掛勾並論,更增添汙名化的機會。
最近各校針對超額教師作業要點草案討論,意外引發「兼任行政教師」與「非兼任行政教師」辯論,條文提及,保障教師兼主任免超額的優惠,以及列入大量記功嘉獎的計算等,給外界認為過度偏重或保障兼任行政教師。
縣教師會政策研究羅浚瑀分析,長期以來,各校存著「後進先出」的處理原則,不料草案引爆「行政」與「教學」誰較有貢獻?不是大家樂見。
他說,因為兼任行政工作,自然必須減少上課堂數的機會,從這個觀點來看,校內各種身分的教師其實是相輔相成的,不論何種身分,對學校貢獻一樣,呼籲應該穩定中求發展,照顧教師基本工作權。
縣教育局學管課長劉明超認為,訂定全縣性超額教師處理原則,並非製造對立,而是以負責任態度,去面對未來可能發生教師超額,尤其各校草案要由校務會議通過才送縣府,再由教育局匯整,繼續開公聽會,未必會掀起風暴,教師關心自己權益值得肯定,但也籲請體諒教育行政的善意。
《教育達人專題》是中國時報於每週六出刊的專欄,內容與教育有關,很值得關心教育的夥伴來看,歡迎大家好康到相報,並多多推廣。
---------------------------------------------------------------------------------------------------------------
●國語日報95/12/4〈1版焦點新聞〉
超額教師計分 引爆大辯論
楊昭瑾╱臺北報導
桃園縣今年處理縣內教師介聘,超額教師人數高達八十人,創下歷年最高紀錄。桃縣教育局決定未雨綢繆,擬訂全縣超額教師處理原則,在明年四月前完成,並於最近展開徵詢各校意見作業。但隨著「少子化」來臨,教師對工作權保障相對緊張,不僅縣教師會高度關切,許多沒有超額教師的學校也討論熱烈。
桃園縣各校針對超額教師作業要點草案討論,意外引發「兼任行政教師」與「非兼任行政教師」的辯論,因為資深和資淺教師、兼任行政教師,以及沒有兼任教學的教師,在超額順序上有利害衝突。如果保障教師兼主任有免超額的優惠,一般教師則會認為過度偏重或保障兼任行政教師;如果只用年資作為指標,又恐怕造成資淺教師陷入年年被提報超額的現象。
桃園縣教師會指出,長期以來,各校存著「後進先出」的處理原則,卻因為這項草案引爆「行政」與「教學」誰較有貢獻的爭議。
桃園縣教師會認為,教師兼任行政工作,自然必須減少每週上課節數,從這個觀點來看,校內教師其實是相輔相成,不論何種身分,對學校貢獻一樣。
桃園縣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因為很難訂定全縣統一標準,所以傾向訂出大原則,包括年資、敘獎、專業成長、考績等,再授權各校訂定各項原則的計分比例,決定輔導介聘的順序。桃園縣教育局也將儘量辦理比賽和進修,提供教學或行政教師表現機會,爭取加分敘獎。
轉介有門檻 教師會:不行
楊昭瑾╱臺北報導
超額教師原校轉介他校服務的過程,也曾傳出爭議。今年初桃園縣部分學校,因為擔心收到不適任老師,或是要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對轉介到該校的教師有特別要求。校方在審查條件時,要求轉介到該校的教師具備資訊能力,或安排英語自我介紹的口試。這些都曾引發教師會抗議,要求學校應無條件接受,保障教師工作權。
桃園縣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他能體會學校想要辦出特色,要找出「辦學方向一致」的人才,但對於超額教師設立門檻的作法,並不妥當。因為畢竟縣內教師都是合格教師,行政單位必須保障教師工作權,而且校與校之間要有平等互惠原則,如果校內或介聘來的教師,尚未有符合藝術、特教等專長,未來可鼓勵教師在職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