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慘劇 基層教師「哀莫大於心死」
文&整理/政策研究
教師節剛過,各地教師會不約而同的做了對教育環境的滿意度、痛苦指數的調查,都指向「教育政策」出了很大的問題,我們希望行政單位除了僅在教師節表揚老師或安排節目讓老師坐轎子、奉茶給老師、替老師洗腳...的活動之外,更應該深思「教育政策」出了什麼大問題!
=================================================================================
教改慘劇 基層教師「哀莫大於心死」
2007/09/28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今天是教師節,但民調顯示,台北市九成的教師覺得沒有尊嚴,政府推動教改的過程中他們完全不受重視。台北市教師會痛批,教改朝令夕改,政府卻沒人認錯,讓基層教師成了代罪羔羊,去面對家長的質疑,甚至不少教師反應「哀莫大於心死」。
台北市教師會日前針對北市各高中及國中小教師,進行教師專業與教育尊嚴的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一千份,回收有效問卷650份,上午舉行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
結果顯示,九成教師認為專業沒有受到重視,各種教改政策,不論九年一貫、一綱一本或多本的爭議、建構式數學政策,都有九成的教師感覺決策過程不受重視,對教改成果感到不滿的教師比率更是高達九成四。教師不受尊重的原因(可複選),高達八成六認為是教育行政當局的錯,其次是媒體占七成,有五成教師認為相關教育團體也有責任。
台北市教師會政策部主任黃志宏痛批,官員今天一個點子,明天轉一個念頭,教育政策就改個不停。黃志宏說,基層教師不管花費多少力氣、透過再多管道反映意見,也抵不過所謂「名人」、「權威」、「專家」對教育政策的一句話。教改走到今天,不少家長追問他們為什麼小孩壓力更大?為什麼補習補更多?為什麼政策一直改?他們也無法回答,上面對民怨裝聾作啞,結果是第一線的老師被當成指責對象,成了代罪羔羊。
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羅德水說,教育當局行政傲慢,政策的擬定過程沒有周全的規劃,過於草率,例如當年政府不顧配套措施不完整就推動九年一貫政策,現在學生程度下降才要加課,政府難道不欠大家一個「道歉」嗎?羅德水說,基層教師不少人說「哀莫大於心死」。今天是教師節,他們希望教育機關不要讓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專業自主權永遠沉淪。【2007/09/28 聯合晚報】
●中國時報 2007.09.28 黃文杰/桃園報導
工作權不確定零體罰無配套 老師痛苦指數飆最高
教師節前夕,桃縣教師會公布1份痛苦指數大調查,結果發現,全縣30至39歲年齡層,國中女性教師感到最痛苦。
10項指標中達到「紅色警戒」,也是非常痛苦,分別是「退休制度的改革」、「教育政策與基層現狀落差」。
這份調查選在教師節前一周,以郵寄及傳真問卷至各校,請縣內各校教師會協助抽樣,發出1000份,回收共計569份,回收率約56.9%,男女31%比68%,測量分5等級,為「非常痛苦、痛苦、稍微痛苦、不痛苦、非常不痛苦」。
首先,10大指標問項,哪項最痛苦?統計發現名列前茅是「退休制度的改革」、「教育政策與基層現狀落差」、「未來工作權的不確定」,另外包括「零體罰無配套即入法」、「12年國教」、「行政評鑑」都令老師痛苦。
其次,分析發現「國中」老師痛苦指數最高,10項指數全部達到「痛苦」程度,顯示國中教師工作環境惡劣,工作壓力沉重都是。
幾歲最痛苦?數字發現,30至39歲教師最痛苦,痛苦總指數67.4,其次是40至49歲教師,痛苦總指數67.0,兩者痛苦指數接近,教師會理事長彭如玉解釋,應該是這兩個年齡層教師正值肩負家庭的重任,因此,比其他年齡層壓力大。
全縣教師痛苦總指數是「66.6」,交叉分析,發現女性教師痛苦總指數普遍高於男性,項目比男教師多出「學校工作與家庭之兼顧」,全縣30至39歲國中女性教師最痛苦,充分說明女教師背負較多職場與家庭責任與壓力。
●聯合報2007.09.28 記者吳佩玲/桃園報導
壓力重 30至39歲國中教師最苦
今天是教師節,桃園縣教師會針對全縣教師痛苦指數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0至39歲國中教師最痛苦,教師們普遍認為,退休制度改革、教育政策與基層現狀落差讓他們的痛苦達到紅色警戒;而且女教師痛苦更甚於男教師,因為她們要兼顧工作與家庭。
桃園縣教師會理事長彭如玉表示,以前老師的地位崇高,普遍受社會尊重,但近來因為社會環境、民眾價值觀的改變,教師不斷被汙名化,讓不少教師開始正視自我權益;尤其現在的教育政策零體罰,對學生既不能打罵,還要顧慮管教時不能造成學生心靈受傷,讓老師不知所措。加上少子化,縣市政府不肯調降班級學生數的影響,老師還面臨工作權保衛戰,以免自己成為超額教師;這些都加深老師們的痛苦,這份問卷足以供行政單位參考。
桃園縣教師會表示,教師痛苦指數調查問卷,是針對全縣國中、國小、高中學校發出1000份問卷,隨機抽樣每校5至10人,回收問卷569份。
問卷內容是以與學校行政溝通、與學生、家長溝通、工作量與壓力、社會評價、零體罰、教育政策、退休制度、工作權不確定、學校與家庭兼顧共10項給老師勾選。
結果顯示前三名的痛苦項目分別是,退休制度改革、教育政策與基層現況落差、未來工作權的不確定。至於在那裡工作最痛苦,國中教師痛苦指數85至88最高,達到「非常痛苦」程度。
若針對教師年齡分析,30至39歲女性老師最痛苦,痛苦指數67.4,其次才是40至49歲教師,因為30至39歲的老師們家中都有幼子,要兼顧家庭與工作,壓力沈重。
彭如玉表示,讓她很欣慰的是,大部分老師都體認自己的工作很重要,儘管要與學生、家長溝通,他們都樂意為之,所以前兩項的痛苦指數排名並不會特別凸顯。
【2007-09-28/聯合報/C2版/桃園縣新聞】
●自由時報2007.09.28
桃園縣教師會昨天公佈教師痛苦指數,其中以「教育政策與基層現狀落差」、「退休制度的改革」令老師感到非常的痛苦,總體而言,老師已達痛苦的程度,所有老師中以30-39歲的國中女老師最痛苦;教師會理事長彭如玉說,最令老師痛苦的都是制度性的問題,他認為政府應做好這些事,讓老師快樂一點,畢竟要有快樂的學生一定要有快樂的老師。
●北桃園有線電視
教師節快樂? 老師痛苦指數出爐姜禮清 攝影 / 姜禮清 採訪 ( 2007/9/27 )
明天就是教師節了,教師們真的快樂嗎?一份針對桃園縣內教師痛苦指數調查的問卷在今天出爐,根據統計全縣教師痛苦指數為66.6,在痛苦指數屬第二級,而教育制度和退休制度的改革,更是讓教師們覺得最痛苦。
明天就是教師節,大家紛紛舉辦慶祝了教師節活動,祝老師能夠教師節快樂,不過!老師真的快樂嗎?桃園縣教師會就在教師節前系發出了1000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含了跟學生的溝通、教育制度、還有工作量等10種項目,分成5級由非常痛苦到非常不痛苦針對縣內的教師作統計,在1000當中,回收了569份,根據報告指出,全國教師痛苦指數高達66.6
訪 桃園縣教師會理事長 彭如玉
在10項的痛苦指數,最低的是與學生的溝通,只有52代表稍微痛苦,而教育政策與基層落差以及退休制度的改革,高達81及82,代表相當痛苦,可見教育制度讓老師們造成相當大的困擾
訪 桃園縣教師會理事長 彭如玉 楊明國中老師羅焜榮
這次問券也調查出國中老師,是所有教師當中最痛苦的,而依年齡區分,30-39歲的教師痛苦指數最高,例外發現女老師的痛苦指數普遍高於男性,可見女性教師背負了照顧家庭與工作職場的責任與壓力,故且不論這份問券是否夠完整來表示桃園縣老師的心聲,但是根據這些數據顯示,教師的鐵飯碗可是越來越難捧了。
●北健有線電視
<DIV style="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PADDING-BOTTOM: 1pt; BORDER-LEFT: medium none;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2.25pt double; mso-element: para-border-div">教師節大調查 熟齡女國中教師最痛苦
管瑞平 桃園報導2007/09/27
每到了教師節,各界總是響起一片“祝老師教師節快樂”的聲音,但是根據桃園縣教師會針對全縣各級學校教師所做的抽樣調查發現,老師們的痛苦指數平均達到66.6,在各項痛苦指標當中,又以對未來工作權的不確定、現行教育政策與基層現況產生落差,以及退休制度的改革
等三方面,讓教師感到最為痛苦,幾乎達到紅色警戒。
在群體分布上,國中老師的痛苦指數明顯高於國小和高中職的教師,此外女老師普遍比男老師感到較為痛苦,而最痛苦的年齡層又集中在30到49歲之間,交叉比對的結果顯示,熟齡的國中女老師,可能因為家庭、事業兩頭燒,雙重的責任和壓力,讓她們成為感到最痛苦的老師。
桃園縣教師會在教師節前夕發出一千份問券,回收569份,並且公佈統計結果,目的是希望反映基層教師對於社會環境轉變,以及退休制度和教育政策改革的負面評價,現代夫子有多難當?老師們冷暖自知,但每年仍然有成千上萬的人,擠破頭也想當老師,可見教師這個行業,還是有其價值,吸引人投入其中。
</DIV>●PChome 新聞
老師心聲:工作快樂有尊嚴
2007-09-29 02:38/陳惠芳/花蓮報導
教師節,花蓮縣教師會透過「教育工作環境」問卷調查,讓老師們傳達願望與心聲。結果老師們對花蓮縣教育措施及現況評分不及格,最希望減少雜務、快樂而有尊嚴地工作及工作權受保障。教師會希望老師們的願望與心聲,在教師節被大家聽到。
縣教師會理事長洪龍秋表示,有快樂的老師,才能創造美好的教育;合理的工作環境,才能讓教師快樂有尊嚴地工作。
教師會問卷 為現況打分數因此教師會特別在教師節前發出問卷,以瞭解教師對花蓮縣教育措施和現況的滿意及不滿意情形,並要求老師們,為花蓮縣的教育措施與現況打分數,評價老師們所面對的教育工作環境。
自本月十四日起截至廿七日止,教師會發出1千份問卷,回收近300份。國中、國小、幼稚園教師的願望前3名分別是希望能減少雜務(含行政事務),專心教學;其次是讓教師快樂而有尊嚴地工作;還有就是並列第3名的降低少子化的衝擊,工作權益受到保障;以及「教育鬆綁,減少行政的專斷干擾,還給教師專業自主的空間」。
評教育措施 不及格再努力高中職教師前3個願望則最重視教育政策要有整體的規畫,完善的思考,但也要快樂而有尊嚴地工作,及受到真正的尊重。兩相比較,國中小幼稚園比高中職教師的「行政雜務」與「行政的專斷干擾」問題,明顯較為沉重,但兩者共同期望都是「工作的快樂、尊嚴和尊重」。
而在花蓮縣教育措施或現況中,國中小幼稚園及高中職教師都憂心教改的混亂和教育方向,制度與遠景的不明。另外「教師不被尊重,感覺被支配、打壓和踐踏」在國中小及高中職教師同時上榜,在教師節這一天,更值得深思警惕。
對教育措施或現況評分,共有215人進行評分,結果滿分10分,得分卻只有4.94分不及格,也亟需再努力。
●公視 (2007-09-28 22:19)
教改決策 教師基層聲音遭漠視
享受教學的成就,卻也有老師認為專業不被重視,因為從建構式數學、九年一貫到增加國語文時數,教育主管機關,都沒有尊重基層的聲音,而最近才成立的台灣競爭力論壇也呼籲政府,成立常設的"教育發展委員會",以利規劃、推動與評估教育改革的進行. 從不用背九九乘法表,到納入小二教科書,還有原本不考作文的基測,現在不但加考還加重計分,老師們對教育政策常常大轉彎很不滿意,而且他們認為,這是教師專業沒有被充分徵詢的結果. 台北市教師會最近的調查發現,九成五的老師認為,從建構式數學、九年一貫,還有最近台北縣市增加國語文時數的政策制定,基層的聲音沒有被充分尊重.而這就是造成教改成效不彰的原因. 台灣競爭力論壇表示,政府應該成立常設的"教育發展委員會",而且委員必須長期投身教育事業,如此一來,各部會與基層的意見得以整合,也才能讓政策擬定與後續修正,更為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