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聞稿】
教育部對於12年國民基本教育-「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實施方案」規劃方向說明
日期:100年5月20日(五)
發稿單位:國教司
新聞聯絡人:武曉霞科長
電話:7736-5706
E-mail:aa9319@mail.moe.gov.tw
為了順利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並且確保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後的國中教學品質,教育部規劃推動「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方案;並視為是推動十二年國教的關鍵子計畫;教育部表示,十二年國教是否成功,關鍵之一在於國中端的教育是否能真正落實教學正常化,全人發展的五育並重教育能落實;並且隨著免試入學,學生生涯發展教育也必須強化,提供學生探索其性向與興趣的機會,協助其做最佳之進路選擇;此外並將推動相關配套,提升國中端的教學及學習品質,使十二年國教能順利推動。
本方案分別就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等三面向擬訂具體實施策略:
(一)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方面:
1.修訂相關法令:為使國中小正常化教學有法之明文規定,將國中小正常教學之規定納入國民教育法之修正條文中,同時訂定落實正常教學實施要點,以要求直轄市、縣(市)政府依法督導所屬學校落實正常教學。
2.提升教師依專長授課之比率:規劃建置全國中小學教師員額管制系統,系統內將包括全國國民中小學師資任用及授課相關資料,協助直轄市、縣(市)政府對於所屬學校進行教師員額管控,同時學校排配課資訊透明化,亦有助於地方政府了解學校師資配置及授課安排之情況,不僅提升教師專長授課之比率,亦具體落實正常化教學。
3.辦理偏遠國中增置專長教師方案,改善各學習領域(學科)師資:偏遠國中多為小校,因為編制員額有限,故教師無法專長授課情形相對嚴重。教育部將增加偏遠地區的專長教師,並設法以數校聯合共聘方式,增加偏鄉小校的專長人力,以改善教學品質。
4.提供教師第二專長進修機會,辦理教師專長加科登記:將強化教師進修第二專長的機會,並鼓勵教師辦理專長加科登記,以提升其專業能力。
5.國中教育如欲歸於正常五育均衡發展,尚須廣大家長的配合;故需藉由多元的宣導方式,使家長體認全人的發展比起升學導向式的教學,更能激發每個孩子的潛能。
(二)推動學生適性輔導方面:
1.規劃建立國中適性輔導制度:學生適性發展有賴生涯發展教育之落實,教育部將規劃執行「建置國中生涯發展教育學校工作手冊及輔導諮詢機制計畫」,並於民國100年編撰完成國中生涯發展教育工作手冊,其中除修訂國中生涯發展教育諮詢輔導訪視表冊,建立生涯發展教育輔導訪視機制外,亦將建立全國生涯發展教育輔導訪視人才資料庫,培訓並提升相關人員專業知能,以加強辦理國中生涯發展教育,落實國中學生適性輔導之功能。
2.補助及督導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成立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以統籌學生生涯輔導業務,除規劃辦理轄內學校生涯發展教育相關研習、活動外,亦將整合轄內相關輔導人力,提供學校諮詢及輔導學校落實辦理生涯發展教育。
3.發展學生適性輔導工具,鼓勵學術單位及民間出版業者研發及修訂心理測驗:教育部已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心測中心)研發適性化職涯性向測驗(國中版)及情境式職涯興趣測驗(國中版)以供直轄市、縣(市)政府之輔導諮商中心統籌運用,以利學校使用;鼓勵民間相關出版業者亦進行研發或編修適合我國學生使用之測驗,供學校運用。未來除就學生之生涯發展及適性輔導等建立相關制度及發展工具外,亦將提供學生認識現行高中職彈性就學轉換制度之管道,同時將整合及建置生涯輔導資訊平台,提供教師、學生各種生涯輔導資訊,以利其生涯規劃。
(三)提升國中教學品質方面:
1.研發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及實作程序:12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後,雖然升學壓力相對減低,但仍需對全國的國中學生學習力加以了解並提升;故將研發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及實作程序,以利地方政府及學校使用,藉以了解全國國中學生之學力。
2.修正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目前的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缺乏各學習領域(科目)的學習評量標準,亦缺合適的分級方式。將配合12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動,研修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
3.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專業水準,落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工作,鼓勵國中小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全面提升教師的學科知識、教學能力、評量素養等,以期能有效提升教學效能,促進學生學習的意願與動機,最終達到促進教育品質、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效益。
教育部表示,期待藉由本方案的推動,能達成五育均衡發展之全人化教育。且建立地方政府推動適性輔導之完整機制,督導學校落實相關生涯輔導工作,以增進學生適性選擇的能力並落實學校優質化,提升教師教育專業能力及學生學習成效,確保教育品質。以上內容均屬草案性質,將藉由公聽會廣泛蒐集各界意見,教育部將再綜整各界意見後調整相關方案內容,以使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動,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