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教師會會務系統 ( http://61-219-67-210.hinet-ip.hinet.net/Default.asp ) -- 工會論壇 ( http://61-219-67-210.hinet-ip.hinet.net/ShowForum.asp?forumid=299 ) --- 為何孩子不閱讀 ( http://61-219-67-210.hinet-ip.hinet.net/fbbsxp/ShowPost.asp?id=11159 )
作者︰test 「爲何孩子不閱讀」 以下摘自親子天下 管理學上有個簡單的口號:「做對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比「把事情做好(do the thing right)」來得優先重要。選擇了一個錯誤的路徑但非常認真拚命的向前跑,是永遠達不到目標的。而這簡單的邏輯就可詮釋我們當今教育最大的困難與問題。因為目標混亂、優先順序不清(我們到底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下一代?基礎教育的優先目標是什麼?先後次序為何?)使得學生和教師都花了太多的努力,做不必要的事,反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目標。 讀書劄記 我大學是學管理的,在管理學領域很注重效果與效率的分野。”do the right thing”是效果的達成,而”do the thing right”常常只是效率的追求,一般人常忽略效率追求隱藏的一個危險性,那就是效率愈高愈糟糕,因為它可能與團體目標背道而馳,不去注重效果而只在意效率的完成,無疑患了中研院林毓生院士所謂「目的與手段的謬誤」的毛病,這在企業界是不容許發生的,可惜的是教育界卻屢見不鮮。 95年拙作「淺談小學教育」一文提到「哲學指引方向,科學提供方法。若疏忽了教育的本質,一味追求技術,勢必如無頭蒼蠅亂飛亂竄,不知何去何從,捨本逐末其成效如何,不言可喻。枝節於「敎什麼」和「怎麼教」的教育科學,而不探究教育的根本,就算方法再好、再精,終究因為走錯了路徑,永遠也達不到目的地。」文中所指「本質」、「根本」、「目的地」,一言以蔽之,可以指向小學教育的目標,以近幾年台北縣實施得如火如荼英語活化課程來看,其是否背離國教目標,稍具智慧的教育人應能輕易判斷。現在的教育少了教育哲學作基礎,如果走錯了方向,投注的精力愈多,效率越高,離效果反而是愈來愈遠的,教育人宜深思並正視之!親子天下書摘諸多看法(標示紅色部分)與個人見解大抵若合符節,所見略同也。 有學者認為教育哲學並不存在,只有哲學才是存在的,教育哲學是個體陳述教育時,對其人生哲學的引申。姑且不論教育哲學之存在與否,由個人為學體悟,可簡略歸納如下:哲學指引方向,科學提供方法。引到教育來說,教育哲學指導著教育的走向,教育科學則著重在怎樣解決教育現場的問題,尤其在教學層面。通俗一點的說,如果方向不對,用再好的方法也是走不到目標的。 譬諸北縣教育,在台灣的國教階段強調英語的重要,成效雖待觀察,至於其是否走在國民教育應然的大道上不言而喻,成敗如何已可預知。這點很容易以教育事實驗證,讓我們試著平心靜氣的檢視和我們最貼近的學校教育,實施活化課程後,學校的教育品質是否提升了?這可由下列幾個面向得知。學生的學習態度、觀念、習慣是否有所改進?作業缺交、不訂正是否依舊?在這裡我們不妨先把為人處世的學習部分擱下,單就課業學習來看會比較容易聚焦。基層教師們若能本著理知做判斷,當知活化課程實施後除了增加學生負擔(多了負責的英語老師因課業增加而增加的作業及考試)之外,連英語作業的缺交、不訂正也如出一轍,對基本的終身學習能力的建立是少有幫助的。以之前在石門的情況及現在班上○○、○○…等,超過六成學生的學習觀察,其工具類科的學習還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可得明證。不跟著教育行政錯誤教育政策起舞,如何因病予藥才是現在學校教育的一大課題。 以個人的哲思,在小學教育的範疇裡,我會以人道教育為終極主軸,指向「敎人為人」,所以我的班級經營目標先以為人處事為主;其次才談課業部分。至於課業的教學輔導方面,在置基的小學階段我也會以關乎終身學習的工具類科(語文、數學)為主,興趣類科(社會、自然)為輔。其中社會、健康等除了知識的講授,我比較喜歡定位為國語的輔助。(註:有學者提出工具類科與興趣類科的分野,當然並非截然一分為二,而是以學科所具屬性比例高低劃分。這些學者認為國語與數學工具屬性較高,攸關個人終身學習能力,在國教階段要朝完全學習努力。而自然、社會等科目內容大多為個別知識,相對的其工具屬性較低,與終身學習能力相關性較低,以知識浩瀚無崖,有興趣再深入鑽研可也。譬如,大熊星座、獵戶星座等,以其不影響人生,有興趣者能在其中得到樂趣,可深入研究;若沒興趣,就算一輩子不知道也不影響生活,因之劃歸為興趣類科。) 爲何孩子不閱讀?學校又如何來改善現狀,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與品味?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背後的哲思無疑是重要的,包括要辦怎樣的教育?要追求效果還是效率?要簡單平實還是花俏?每個人心中的那把尺都不一樣。大學 夫子易繫辭:「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 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如何成就可大可久的德業只在易簡。我在想,如果能扎扎實實的提高「寧靜閱讀」時數,應能比點狀的實施對老梅孩子更有助益。這是一個取捨的問題,值得吾人考慮。教育走對了方向,學校多做看似平實卻有實效的「寧靜閱讀」活動,假以時日對老梅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終能產生潛移默化之功的。
作者︰test 圖書館教學紀要(四年級) 一、先指導孩子在圖書館學習的規範:
作者︰test 好一個『寧靜閱讀』情境環境 教育工作人員本身也要有閱讀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