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教師會會務系統 ( http://61-219-67-210.hinet-ip.hinet.net/Default.asp ) -- 教育論壇 ( http://61-219-67-210.hinet-ip.hinet.net/ShowForum.asp?forumid=58 ) --- 老師不是保母,家長亦非督學 ( http://61-219-67-210.hinet-ip.hinet.net/fbbsxp/ShowPost.asp?id=8022 )
作者︰test
老師不是保母,家長亦非督學
教育部委託「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擬訂「教師工作守則」,對中小學教師的教學、進修、學生輔導、親師溝通等,作出種種規範。其中一條,要求教師必須留下聯絡電話給家長,且在晚上十點前「不得拒接」;其僵化及不合理,讓人咋舌。 先問:家長有什麼需要非得在晚上九、十點打電話給老師?孩子作業有問題,在六、七點前即可詢問,問其他同學則更快速;若要請假,傳簡訊是更簡便的辦法。如果是更嚴重的事,例如學生在校受到霸凌,或孩子逾時未歸等,當然應和老師或校方緊急聯絡;但為這類少許偶發事件,而規定所有教師每天晚上十時前不得拒接家長電話,這不顯得過度且過當嗎? 別說是老師,就連一般上班族看了這樣的規定,都會直呼不可思議。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教師盡心奉獻是理所當然;然而,對教師的私人時間作如此嚴苛的規範,形同在壓榨教育的自由空間、侵犯教師的人格權,對教育其實毫無助益。更讓人不解的是,教育部制訂「教師工作守則」,竟全權委託「家長團體」執行,事後又不尋求教師團體的相對意見作出修正。對教師如此缺乏尊重,才是對教育最大的斲傷。 台灣有不少家長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乃至組成強大的家長組織,熱心協助校園事務或參與教改的推動,應屬可喜的事。這股力量,也應善加利用。然而,對教師工作的規範,怎麼能片面交由家長一手包辦?教育部如此作法,不僅把家長推到了教師的對立面,更形同把專業教師的管理和評量交到了一批門外漢手裡。把家長奉為教師的「督學」,正是教育精神變形走調的象徵。 由家長會制訂「教師工作守則」,是「全國校長協會」的主張,其目的當然在方便校長對教師的「管理」。而「全家盟」訂出來的守則,果然鉅細靡遺,包括老師應如何出題、每年需進修幾小時、幾點鐘該接電話,完全符合校長管理考評的方便和具體化。但是,把教師當成生產線作業員般地刻板約束,乃至下班後還得隨時應召擔任「學生保母」工作,教師的工作權其實已遭到了嚴重侵犯。 邀請家長會參與制訂教師工作守則,原本無可厚非;但事後不詢問教師會的意見,即逕將之奉為圭臬、要求各校遵守,無非是教育部的民粹心態使然。試想,所有人都會說:教育應該「因材施教」,視學生的材質施以不同的教育;但檢視家長會訂出來的守則,卻好像只有合乎其統一標準、單一模式的人才算好老師,所有教師都該受同一框架管理。如此一來,與「因材施教」的精神豈不南轅北轍? 我們之所以說「老師不是學生的全職保母」,並不是說老師在下課後即對學生毫無責任,而是要強調「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負有同樣重要的責任。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要經歷形形色色的老師,通常卻只有一對父母陪他們走過全程;因此,父母的影響其實更大。近一二十年,台灣在教改運動影響下,教師權相對於家長權有日漸薄弱的傾向,教師因公職易受監督,能見度也較高;但在家庭那端,許多家長疏失的問題卻隱而不見,社會亦無力過問。這是現今教師、學生、家長三角關係裡最危險的一環,也是值得家長團體更加著力之處。 亦即,各家長會組織憑著其長年耕耘之經驗與熱情,也許應開拓更廣泛的教育參與,包括以同儕的立場向無法正常運作的家庭提供可能的協助,同時紓解教師的困擾,而不是增加對他們的壓力。畢竟,在教育的立場上,家長和教師永遠是合作的關係,而不是對立。至於教師,對於任何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來電,不論早晚,應該都樂於與其溝通;但前提是,此為基於教育的關愛,而不是應付工作守則的規定。 【2011/06/25 聯合報】@ http://udn.com/
作者︰test
作者︰test
作者︰test
作者︰test 在訂定敎師工作守則前 是不是也應該訂個"家長教養守則" 有些家長不管小孩或是過度溺愛 造成學校教育的反制力 老師就算費盡心力 一旦家長不配合 也是枉然
作者︰test 不如說是專為家長卸責的量身條款還來得恰當 原來只要有錢有勢的家長就可以制定 原來教育部只想把球做給家長或學校讓彼此去互咬 這表示臺灣根本不需要教育部 把教育部廢了吧
作者︰test 階級鬥爭 .... 鬥很大
作者︰test 公開手機號碼很奇怪 法律有規定老師一定要買手機嗎? 若不買手機犯了那一條法律了 誰不知道臺灣的手機通話費在全世界算很貴的 真懷疑全家盟有圖利通訊業者的嫌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