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評鑑多如牛毛,淪為表面功夫?
學校中各種評鑑多不勝數,多數行政人員疲於奔命,每學年約9個月,經本會調查【每年度桃園縣國中小學相關教育行政評鑑概況清單】(如附件)中顯示多達32項--學校平均每個月都要應付約3個行政評鑑,讓許多行政人員大喊吃不消!
學校為了符合精細的評鑑項目,常花費許多時間進行繁多的書面文件整理及紙上作業,甚至影響學生受教權的部分,反而形成「為評鑑而評鑑」的表面工作,其中訪談對象多事前安排,未能窺見真實面;為了應付各式各樣的評鑑,成就了面子卻失了裡子,真正該做的服務學生、服務老師的積極性行政作為,可能就在此兩難中被切割或捨棄。
重視表面功夫的官僚作為,主導了評鑑的內容與方式;準備茶水、準備午餐、準備資料(非平時性資料)、準備歡迎海報、甚至準備迎接貴賓節目……….還有檢討會,一堆與評鑑不相關的工作,增加行政人員的負擔,甚至還有行政人員私下向縣教師會抱怨:「搞什麼?評鑑訪查人員怎麼剛好挑近中午的11:00過後才來?擺明了就是要吃午餐嘛!」。
許多學校反應評鑑項目過於繁瑣,重疊現象嚴重,而評鑑指標中涉及質化與量化的資料如何有客觀的標準化,若評鑑標準以0或1二分法,更無法看出品質。
在獎懲制度方面,對評鑑績優學校的實質獎勵不足,而對追蹤輔導的學校的後續輔導方式助益不大,甚至毫無追蹤輔導實際作為;如此評鑑結果只會造成表現不佳的學校倍感壓力,卻無法獲得真正改善的機制;而表現優異的學校增加更多的工作量,例如:辦理全縣教學觀摩會,或增加更多學生越區就讀。
先前在新勢國小召開的「交通安全種子教師研習」會議中,更有一門課大剌剌的教導與會的訓導工作人員,如何在評鑑中獲得等第、記功嘉獎,簡直就像「聯考必勝補習班」,完全遺忘了評鑑的本質與目的,行政業務的評鑑到底要追求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是做得漂亮的網頁?是堆出一堆嚇人的資料表格?
在專制社會,評鑑是一種被用來做門面和壓迫或分贓的工具;在民主成熟社會,評鑑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維持品質信心的檢討溝通機制,我們要選擇哪一種?
桃園縣教師會認為:
一、相關處室及性質相似的業務應做整合性評鑑,減少行政評鑑次數及業務量,把行政的人力及資源全力投入在幫助學生及老師的服務工作。
二、應做實質性的行政評鑑,杜絕表面功夫的呈現方式,多做現場或走動式的管理性評鑑,甚至應做所謂突擊式(無事前通知,也不需事前準備)、真實面的評鑑模式。
三、獎懲應以實質幫助為重點,績優學校以減少學校負擔及困擾下,提供平台讓全縣學校參考或參訪;待改進學校以實質輔導的機制進行協助,並定期追蹤,使其正常化運作。
桃園縣教師會951208
新聞聯絡人:行政組組長范姜仲宇0935617120
理事長彭如玉0952461377
【附件】
每年度桃園縣國中小學相關教育行政評鑑概況清單
| 評鑑項目 | |
|
1 | 午餐供應工作評鑑 | |
2 | 環境教育工作評鑑 | |
4 | 衛生保健工作評鑑 | |
5 | 體育工作評鑑 | |
6 | 交通安全教育評鑑 | |
7 | 法治教育評鑑 | |
8 | 春暉專案評鑑 | |
9 | 性侵害防治評鑑 | |
10 | 中輟生輔導評鑑 | |
11 | 性別平等教育評鑑 | |
12 | 生命教育評鑑 | |
13 | 人權法治及品德教育評鑑 | |
14 | 安全教育評鑑 | |
15 | 鄉土語言教學評鑑 | |
16 | 校園志工隊評鑑 | |
17 | 幼稚園評鑑--公立行政 | |
18 | 幼稚園評鑑--教學設施 | |
19 | 幼稚園評鑑--社區融合 | |
20 | 幼稚園評鑑—教保 | |
21 | 特教資優班評鑑表 | |
22 | 教育優先區成果評鑑 | |
23 | 校長辦學績效評鑑訪視 | |
24 | 教育服務役服勤管理評鑑訪視 | |
25 | 永續校園評鑑 | |
26 | 無障礙設施評鑑 | |
27 | 閱讀認證評鑑 | |
28 | 資訊教育評鑑 | |
29 | 英語環境評鑑 | |
30 | 幼兒視力保健評鑑 | |
31 | 幼兒特教評鑑 | |
32 | 績優幼稚園評鑑 | |